各地多措并举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通过政策支持、场景创新、文旅融合、科技赋能等手段,全面提升消费供给品质与国际影响力,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。
一、政策支持:顶层设计引领方向
-
国家层面统筹布局
-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《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》,明确支持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天津、重庆5座城市加快建设,提出优化入境政策、完善支付体系、发展首发经济等8项具体措施。
- 政策聚焦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”与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”,例如支持增设境外直飞航线、推广“即买即退”离境退税服务、推动国产名特优新产品进免税店等。
- 地方配套细化落实
- 北京:出台《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提出到2030年打造2—3个千亿级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地标,并推动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,支持智能健康产品开发。
- 天津:构建“2+8+22+N”四级商圈体系,包括金街、泰达MSD于响等世界级商圈,以及五大道、天津之眼等城市级商业中心,形成“烟火气、优雅韵、国际潮”的消费生态。
- 广州:设立老字号振兴基金,推动永庆坊等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,并优化离境退税服务,离境退税商店总数突破500家,覆盖全市11个城区。
二、场景创新:打造多元消费地标
-
首发经济激活消费潜力
- 上海:通过“五五购物节”“上海之夏”国际消费季等活动,吸引全球新品首发。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突破670万人次,国际旅游收入达110亿美元,同比增长近80%。
- 北京:支持国内外优质品牌开展新品首发首秀,例如圆明园推出“720穿越飞船”沉浸式体验项目,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历史场景。
- 特色商圈与街区赋能
- 天津:依托河、海、港资源,建设意式风情区、五大道等标志性商圈,并引入甲骨文咖啡等国潮首店。2025年一季度,夜游海河游客达220万人次,投入游船数量居全球第九。
- 重庆:打造洪崖洞临崖商业体、李子坝轻轨穿楼等“国际范、巴渝味”场景,年均吸引游客超5亿人次。2025年4月以来,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带动滨江路餐饮企业满客率超70%。
三、文旅融合:消费与文化双向赋能
-
入境旅游成为新增长点
- 北京:2025年1—5月接待入境游客197.1万人次,同比增长54.1%。通过优化口岸签证便利化措施、推动境外银行卡支持轨道交通“拍卡过闸”等,提升外籍游客消费体验。
- 上海:推出多用途预付费卡“Shanghai Pass”,2025年一季度入境游客突破170万人次,同比增长37%。
- 文旅商体深度融合
- 天津:2025年一季度举办大型演唱会2场,二季度计划举办16场,预计观众超45万人次。邮轮旅游稳步发展,截至5月底接待出入境旅客11万人次。
- 广州:以“修旧如旧”原则改造永庆坊,2024年春节期间最高日人流量达11万人次,同比增长44.5%。同时,推动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,培育体育赛事经济。
四、科技赋能:数字化重塑消费体验
-
“人工智能+消费”场景落地
- 北京: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推出“观妙入真——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”,以数字技术复原壁画与建筑,让观众零距离领略文化之美。
- 广州:在北京市文化馆数字文化体验厅引入“AI灵魂画手”,在正佳广场打造“城市中心微度假”模式,集成植物园、冰雪世界等多元业态。
- 智慧商圈与支付体系升级
- 上海:推广“即买即退、资金秒达”的离境退税服务,提升外国游客消费便利性。
- 天津:在滨海文化中心、极地海洋公园等商圈引入智能导览系统,优化消费动线设计。
五、成效与展望: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初具雏形
- 数据支撑:2025年上半年,北京新开大型商业设施面积约75万平方米,天津GDP同比增长5.8%,重庆滨江路重点酒店平均入住率超80%,广州文商旅融合项目正佳广场客流量同比增长10%。
- 未来方向:各地将继续深化政策创新,例如北京推动“双奥遗产”活化、天津建设“世界级消费聚集区”、广州培育“产业型”消费体系,共同构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生态。
上海客户提供公司注册、验资、增资、变更、注销、年检、代理记帐、税务登记、清理乱帐及代理所得税汇算清缴、工商审计等服务。 (无需本人出面)一【上海注册公司】工商注册代理可以为您提供以下服务: 上海公司注册:免费办理内资公司、集团公司注册。快速提交工商部门核名,可协助免费取名。公司加急办理2天下证,注册一站式服务!